首都医科大学的历史沿革可追溯至1960年9月12日,其时名为北京第二医学院。1985年8月22日,学校更名为首都医学院。随后,1986年8月27日,学校被定位为市属重点院校。1994年2月5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2000年9月12日,学校迎来了创院40周年纪念。到了2010年9月12日,首都医科大学庆祝创院50周年,并在同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底,学校荣幸地被选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一员。
2012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成为教育部、原卫生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5年4月,学校再次获得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青睐,成为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同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决定共同建设首都医科大学。
2017年3月,学校入选北京市 “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
2018年4月13日,首都医科大学成为京港大学联盟的创始成员。
2019年9月,学校入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2月,首都医科大学携手其他5所医学院校,共同发起成立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
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报告》显示,首都医科大学综合排名位列前10位。
历任校长包括:
- 陈应谦:1980.8至1984.4;
- 李光弼:1984.4至1985.10;
- 徐群渊:1985.10至1994.6,任首都医学院院长;
- 徐群渊:1994.6至2002.3;
- 杜金香:2002.3至2004.11;
- 吕兆丰:2004.11至今,担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截至2020年1月6日,学校官网显示,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12422人,其中研究生4648人,本科生5309人,高专高职生1765人,留学生700人;成人教育学生3121人。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及医务人员42791人(校本部1470人,附属医院41321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正高职称2596人,副高职称4164人;教授944人,副教授1303人;博士生导师689人,硕士生导师1124人;拥有7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1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4名市级教学名师、1名青年教学名师、3名“高创计划”教学名师。
截至2020年1月6日,学校官网还显示,校本部设有10个学院、1个学部、1个研究中心、1所附属卫生学校;设有32个临床诊疗中心;开设24个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拥有21所临床医学院(其中19所为附属医院);此外,还设有38个临床专科学院、专科学系。
学校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方面拥有6个项目;拥有7个国家级和10个市级特色专业、2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开设7门国家级和18门市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立3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素质教育基地;并设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原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北京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等。2014年,学校成功通过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首都医科大学学位、毕业证书及档案样本一览》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1018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