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大学(zang da)校址位于中国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一期入选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7年党中央指示创办、1958年9月开学的“西藏公学”,196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3月13日,国家民委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西藏民族学院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实现省部共建,资源共享。2010年2月26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咸阳市委、市政府颁发《关于大力支持西藏民族学院建设发展的意见》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5年4月28日,经教育部批准,西藏民族学院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2018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2020年6月1日,西藏自治区体育局与西藏民族大学共建“西藏民族大学山地户外运动学院”合作协议签约暨揭牌仪式在拉萨举行。2023年10月14日上午,西藏民族大学高原胃肠病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西藏民族大学医学前沿论坛在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成功举行。
据2023年12月27日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47名(其中校本部1009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53名,专技人员中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3名,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71名;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666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2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1人。高水平人才队伍逐渐壮大,柔性引进院士1人、“千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5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计划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国家级档案专家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奖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7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名师工作室2个。
学校充分发挥援藏政策优势,积极构建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在中组部、教育部和陕西省的统筹部署下,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12所对口支援高校,不断创新援藏形式、拓宽援藏领域、丰富援藏内涵,深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口支援工作,推动学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学校现有渭城、秦汉两个校区,下设14个教学单位、开设61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了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文学院、民族研究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育学院、外语学院、体育学院、医学部、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1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1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6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3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15门。
马英林:1992.4-1992.12;次旺俊美:1992.12-1998.7;石俊华:1998.7-2008.1;刘洪顺:2008.1-2011.11;洛松德青:2011.11-2014.09任西藏民族学院院长;扎西次仁:2014.09.21-2017.01;刘凯:2017.06.18-2021.09;罗旺次仁:2021.09-2024.05.20任西藏民族学院院长。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西藏民族大学成绩单毕业证档案学位证样本》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1017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