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其前身可追溯至近代民主革命杰出政治家何香凝女士于1927年创立的“仲恺农工学校”。何香凝女士为继承丈夫廖仲恺的遗志,与詹似菊等8人共同提议在广州中山路旁建设仲恺纪念公园,并在其内设立农工学校。该提案于1925年10月5日在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17次会议上通过,成立了纪念廖仲恺先生筹备委员会。尽管中山路旁的征地和经费问题导致纪念公园未能建成,但何香凝女士坚持不懈,最终成功创建了仲恺农工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在1954年春更名为“广东省仲恺农业学校”,专业涵盖农作物、养蚕、兽医、植物保护、土地规划、农机、经作等,办学规模迅速扩大。1980年,学校被列为全国重点中专。1984年,经教育部、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校名由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题写。1985年起招收专科生,1987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2008年3月,学校正式更名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以下是历任院长名单:
- 刘筠谦:1991.5-1996.10任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院长;
- 卜妙金:1996.10-2003.3任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院长;
- 崔英德:2003.2-2005.4任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代院长;
- 崔英德:2005.4-2012.7任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院长;
- 骆少明:2012.7-2018.9.6任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院长;
- 程萍:2018.9.6-2020.1.20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院长。
截至2020年1月20日,学校官网显示,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450人,硕士学位以上专任教师883人。其中包括国家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珠江学者2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2人,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5人,广州珠江科技新星5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6个。学校图书馆藏书116.63万册,电子图书203.44万册,数字资源库39个。
学校官网还显示,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科研平台36个,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7门。近年来,学校在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包括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农业部、环保部科技奖各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2个,省级品种审定23个;获得授权专利420项;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论文659篇,出版学术专著30多部。
此外,学校已与英国利物浦大学、诺丁汉大学、布鲁内尔大学、布莱顿大学、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圣道大学、密苏里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澳洲中央昆士兰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梅西大学,日本创价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德国富克旺根艺术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友好互访、人才培养及学术合作关系。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毕业证书及学位证样本一览》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101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