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Xi Bei Min Zu Da Xue)坐落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1号,创建于1950年2月,是一所以鲜明民族特色和多元学科优势著称的综合性大学。学校拥有广泛的学科覆盖和合理的专业结构,旨在满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学科专业体系。其历史可追溯至1941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延安民族学院,后并入延安大学;1949年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50年1月改建为兰州分校第三部,同年8月正式定名为西北民族学院。2003年4月,学校升级为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附属医院更名为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学校被列为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2020年11月,图书馆荣获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称号,并有8部古籍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21年10月,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022年12月,获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年度奖项。2023年4月,学校主导成立“一带一路”高校联盟艺术分盟。2024年4月26日,甘肃省翻译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在校揭牌。(学校代码:10742)。
根据2024年6月19日学校官网信息,西北民族大学积极推行“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多种措施提升师资队伍水平,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果丰硕。现有专任教师1225人、外聘教师22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63人,副高级职称520人,博士学位者482人,硕士学位者598人,教授253人,副教授498人。人才队伍中包括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4人,领军人才14人,中青年英才33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5人,国家民委教学名师3人,青年教学标兵5人。此外,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民委创新团队5支。截至2024年2月,人才队伍中还荣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个,“全国劳动模范”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
学校设有22个教学单位,开设73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门类。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2个交叉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专业包括法学、藏汉双语法学、社会学、社会工作、民族学、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数字媒体艺术、体育教育等。
历任校长包括:何乃光(1983.8-1987.5)、阎思圣(1987.5-1991.4)、马麒麟(1991.5-2000.6)、郭郁烈(2019.08.22-2022.3.16)、王彦斌(2022.3.16-2025.05.20)。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西北民族学院毕业资质证明样本集锦》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1013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