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历史沿革:创建于1954年10月15日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最初名为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后经过江苏省中医学校的演变,扩建为南京中医学院。199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至今,学校已走过半个世纪的辉煌历程,成为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目前设有12个院系,25个博士点,38个硕士点,3个国家重点学科,19个省部、局级重点学科。教职工总数超过1000人,其中包括57名博士生导师,144名硕士生导师,73名教授、研究员、主任医药师,212名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医药师。学校拥有科技部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3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4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
建校之初,南京中医药大学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的号召,以及当时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在古籍中挖掘、整理和编写了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第一套教材和教学大纲,培养和输送了以董建华、程莘农为代表的第一批师资,接受并培养了第一批外国中医留学生,诞生了承淡安、叶橘泉等一批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学校为新中国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模式的确立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历任校长包括周仲瑛(1983.11-1997.5),陈子德(1992.2-1995.10),项平(1995.10-2005.4),吴勉华(2005.4-2014.04),胡刚(2014.04-2020.1.18)。
截至2020年1月18日,学校官网显示,南京中医药大学拥有国医大师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教学名师和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1人,全国名中医4人,以及一批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学校坚持引培并举,一批年轻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江苏省特聘教授基金资助,一流的师资队伍为创建一流中医药大学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截至2020年1月18日,学校官网显示,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全国首批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4个一级学科及中医1个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及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主干学科均进入A类。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9中国大陆高校ESI机构排名位列第128位,2017年入围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2018年上榜自然指数国内高校TOP200,入围美国Scimago中国大学“学术”排名前128强,入围“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百优榜,艾瑞深校友会2019年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100强。
截至2020年1月18日,学校官网显示,南京中医药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拥有仙林和汉中门两个校区。现有在校生2万余名,开设33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管、理、工、经、文6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学位证书样本及档案图片一览》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1013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