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这里以其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闻名。作为福建省属的一所公立本科大学,学校采用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模式。厦门理工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秉承“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训,致力于探索一条融合产学研、校企合作、对外合作的办学之路,努力建设成为一所“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创建于1981年(其前身为鹭江职业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正式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11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及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被认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发改委“十三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之一(全国共100所)。2017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并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共99所)及“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共66所)。2018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资格,同时被选为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2019年,学校的大学更名工作获得教育部批准,并被列入“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2020年,学校新增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目前,厦门理工学院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8个学院和部门。学校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61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包括研究生和留学生)。截至2020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近1100人,其中55%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93%的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学校师资队伍中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教师、闽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等高层次人才。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
厦门理工学院确立了“强工程、厚经管、大文化”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布局,重点发展机械装备、车辆工程等10余个专业群。学校现有1个省级高原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围绕培养应用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探索了多种培养模式。自2012年起,学校在福建省本二批高考文理科录取分数线中位居省内同批次高校首位;超过半数的专业纳入本一批招生;学校拥有篮球(女子)和健美操两个国家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自2018年起,学校开始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学校毕业生以“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外语水平高”的特点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就业率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学生在国内外学生竞赛中屡获佳绩,自2017年以来,获得了近2500项竞赛奖项,其中超过1000项为国家级奖项,学生获奖人次达到8000次,连续三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发布的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中,我校位列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1名。学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重点大赛中获得了200余项冠军、金奖或一等奖。
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方面,学校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拥有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1个,省级12个;特色专业国家级1个,省级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1个,省级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国家级5个、省级6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省级精品课程82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省级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1项;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5项;优秀教材国家级4部,省级3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1个,省级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5个;省级示范性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63项,省级713个;学校被评为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智慧教学试点项目”院校。自2009年以来,学校获得了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7项。6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6个专业通过台湾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通过认证的数量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实施了“阳光雨露计划”,打造了以“周末文化集市”、“文明班级创建”、“素质养成主题周”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让学生成为素质养成平台上的主角。学校积极搭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服务育人平台,“厦理工e起来”微信公众平台获得了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学校倡导“守望相助”的校园亲情理念,激发学生的自助互助热情,引导学生进行亲情体验,完善阳光健康人格。
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学校拥有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等31个省级科研平台和20余个厦门市科研平台。
科研水平方面,学校承担的科研项目级别、数量和经费总额连续十年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自2012年以来,学校共承担了2100余项纵向项目和1800余项横向项目,科研经费总额超过4亿元。在“十三五”期间,学校新增了105项国家级项目和9项省市级重大项目,参与了6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获得了省部级以上奖励40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及以上奖项7项;授权发明专利319件,发表高水平论文1300余篇。
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能力持续提升。学校率先在厦高校中启动了《服务海西/厦门行动计划(2009-2013年)》,制定并实施了《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5-2018年)》,成立了大学科技园,建成了国家级众创空间,吸引了优质上市企业入园,园区产值超过2亿元。学校与300余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全球安卓系统研发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中心等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了福建省时尚设计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参与了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积极参加了多个项目成果转化活动,每年发布“两岸创意经济研究年度报告”。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的项目获得了工信部立项,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学校率先在省内高校中探索实施了“先导项目”,自2016年以来,已累计拨付先导资金3000余万元,立项“企业委托型”项目30余个,“团队培育型”项目20余个,引导立项的校企合作项目经费达6000余万元,为合作企业带来了超过10亿元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60多所优质大学开展了多元化、全方位的合作。学校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共建了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共同实施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等海外名校开展了师生交流和本硕士生的联合培养。学校实施了海外高端外专引智和海外教授聘请计划,招收了侨生、港澳台地区学生和国际生到校学习。学校在闽台合作方面先行先试,与30多所台湾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不断创新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学校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连续三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被评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被誉名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等。根据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监测报告》,我校在福建省高校发展潜力排名中的进步明显,已跻身福建省11所重点建设高校第6名。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厦门理工学位证书样本一览与学校详情解析》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1011814.html